2023-06-25 13:18:41 来源 : 凤凰网
转眼间,又是一年麦黄时,我决定回一趟家,重温当年收割麦子时的煌煌岁月,惜往昔之无限峥嵘,感受家乡生活的美好。
回家的心情是极度快乐的,这源于脚下方便快捷的道路。过去直上直下、崎岖不平的山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改造,已变成平缓的水泥车道,汽车不再咆哮,汽油还大幅减省。人与车在道路上穿梭而行,周遭是漫山遍野的杨槐树,一切是如此轻松舒适、凉爽畅快。
(资料图)
沿途不时有村庄在枝繁叶茂的绿树丛中忽隐忽现,金黄色的小麦遍布田野,真可谓满山尽带黄金甲,一片丰收的如意景象。我忍不住走下车来,信步踏入微风习习的麦浪中,一股麦香瞬间扑鼻而来,这是村庄的气息呀。我张开双臂将一波波麦浪拥揽入怀,肆意轻吻那饱含深情的麦穗,仿佛饮入千年佳酿,不由地尽醉其中了。
二十年后,再和家人一起割麦子的场景让我大吃一惊, 印象深刻。从时间安排上就已经感受到巨大变化,曾经早出晚归的劳作模式不见了,选择凉快时出发,日上三竿时返回,下午则睡到自然醒,太阳西斜时才开车将上午的麦子运回打麦场。还有出行携带的东西增加了不少,去麦地时,随车的除了镰刀,还有啤酒、饮料,以及在麦地休息的坐凳、手套等一应物品,我大呼,这哪是去夏收,简直是去农家乐、去野炊。
村里几乎所有人家前往麦地收割麦子时,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步行前往,而是自驾摩托车、三轮车等出行,开小轿车割麦者也不在少数。一路上,我和想民畅聊、和建斌谈收成、和爱虎忆往昔,乡党们把自信挂在脸上,把轻松诠释在言谈中。
如今的麦黄季,是一段和谐、优美的乡村旋律,人们在谈笑间,就已经颗粒归仓了。
我不由深深感叹,往日手提一罐浆水酸菜、肩扛一条尖担、在火红艳阳下挥动镰刀抢收的场景,已经在快速转动的历史车轮中成为一种美好记忆了。
曾记得,每逢麦黄时节,整个村子里就会充满着紧张和繁忙的景象,人们要跟变化多端的天气赛跑,要从龙王爷嘴里夺食,稍有怠慢,一场冰雹顷刻间便将辛苦劳作了一年的成果击碎在尘埃里。
儿时的麦黄季节,就像一场战争,家家户户无闲人,那时割麦是一把一把、一镰一镰的用人力收割,收割后的麦子得靠肩挑背扛,运回家里的麦场,晒干、打碾、归仓,程序之复杂,劳动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因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知道麦子来之不易,父母爱惜粮食如疼爱自己的孩子,父传母教,在幼小的心灵里,爱惜庄稼便深深埋藏在心底了。
那时,小小孩童就是一个劳力,麦黄季节,我们都不缺席,从提干粮、捡拾麦穗,到把分散在麦地的麦捆逐一集中在一起,我们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而不是不劳而获的看客。因为亲身参与了,所以我们知道一颗麦粒从进入土壤,到收割这一过程的不易,我们自然倍加珍惜粮食,感恩土地,更懂得付出艰辛后,收获的弥足珍贵。
现在的麦黄季节,已经成了农人乐在其中的一种生活享受,这种心态的重大转变,来自于社会给予我们的充分自信,来自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更来自于人们观念的根本转变。
乡村发展的多元化,让人们已经不再将种庄稼作为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唯一出路。
我不由感慨,新时代带来了好生活,好生活让类似冯山这样的村庄已经发生了巨变,曾经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封闭小山村,已经跨步前行,走在幸福快乐的康庄大道上。
□冯军权
(兰州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