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 14:35:13 来源 : 北晚在线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端午小长假,京城处处粽味飘香,活动精彩纷呈,市民尽享传统文化之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天,西城区端午节文化活动在海清苑举行。本报记者 方非 摄
高校粽子花样多
粽味飘香,高校师生过端午也很热闹。
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以“道中华之美,端午粽飘香”为主题的端午特色活动,近30名同学一起包粽子。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放小枣、压紧实、封口、扎捆……食堂阿姨耐心细致地教学生包起了粽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每一名学生准备了一个香甜的粽子,免费领取。正值毕业季,该校还推出8种“毕业套餐”——龙腾四海、手不释卷、扬帆起航、前程似锦、展翅高飞、喜事连连、“羊洋得意”、牛气冲天,祝福毕业生前途坦荡,未来可期。
北京交通大学向师生发放“如意蜜枣粽”,将“吉祥如意”的祝福送给在校师生。
北京化工大学则在昨天午餐时段,给在食堂点餐的每名学生送上香粽一枚,有蜜枣和豆沙两种口味。
北京语言大学为师生准备了传统节日礼物——豆沙粽、五色绳和艾草香囊。该校介绍,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个传统习俗为系彩绳,传说端午节佩戴五色绳可以辟邪,防止五毒近身,还可配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功效的香囊,带领师生体验传统端午民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端午“经贸粽”馅料多达五种——白米小枣粽、白米豆沙粽、黄米蜜枣粽、杂粮粽、黄米蛋黄腊肉粽,为师生提供更多口味选择。
通州绿心赏乐真惬意
昨天,杨春林带领中国戏曲学院民族乐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的师生,在北京艺术中心绿心露天剧场上演了“赛龙夺锦”端午民族音乐会。
浓郁的民族风韵流淌在音乐会始终:民族管弦乐《平山遥忆》以河北梆子与评剧为音乐素材,追忆平山西柏坡的峥嵘岁月;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学生们带来的京剧联唱《三家店》《穆桂英挂帅》《打龙袍》《铡美案》选段,赢得了观众热烈喝彩;琵琶重奏《十面埋伏》激烈昂扬,琴弦上弹出了金戈铁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恣肆喜悦,乡土底蕴深厚动人;板胡协奏曲《洪湖人民心向党》中,音乐会走向尾声,同时迎来又一个高潮……
来自通州区部分街乡、三大建筑参建单位、相关政府机关单位的700多名群众职工与亲朋好友受邀来到了演出现场。“从前在《琵琶行》里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今天的《十面埋伏》确实让我感受到了琵琶这件乐器的巨大魅力。”一位家住附近的观众说。
未来,绿心露天剧场将上演森林音乐会、多元戏剧及舞蹈、沉浸式表演等多门类演出以及各类艺术普及活动,引领观众在拥抱自然的同时体验艺术之美。
昨天,怀柔区第十八届京韵满乡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报记者 甘南 摄
顺义文化市集挺热闹
昨天,顺义胜利街道端午国潮文化节在华联商场启幕。投壶、扎染、做团扇、制香囊、包粽子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感受端午传统文化之美。
在商场一层大厅文艺表演区里,汉服舞蹈《采薇》、古筝伴奏诗朗诵《橘颂》等节目轮番上演,引得观众们频频鼓掌。展览区里,展台上展出的书法、国画、玉器等艺术品,也让大家大饱眼福。
“国潮文化市集”区最为热闹,做香囊、包粽子、画团扇、扎染、投壶等各个体验项目的展台前都围满了人。李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琪琪俯在桌前,用毛笔在团扇上绘画。妈妈画线,女儿填色,不一会儿一个卡通形象的粽子图案就画好了。琪琪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团扇,笑得格外开心。许多女孩还换上了汉服拍照打卡,体验投壶游戏。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郎园手作项目吸引人
昨天,端午园游会在郎园Park拉开帷幕,市民在沐兰汤、包粽子、挂艾草、做香囊等体验中共度佳节,感受着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郎园Park内,崇国寺古塔、牌楼、青灰色仿古院落古意盎然,丰富的节日活动让园区更显传统韵味,不少市民穿上汉服,前来体验一场仪式感满满的中国节。景泰蓝流沙粽子、端午福禄香囊、京绣团扇、国潮布艺龙舟……各类非遗手作项目吸引众多年轻人和小朋友参与,其中不乏国际游客的身影。
不少新消费品牌也纷纷结合传统文化,让人们感受节日乐趣。游客们可以在露营咖啡店camfee亲手打造银制小粽子,在陶立方用黏土做粽子和龙舟,在九果树知识馆拼插龙舟收纳盒……玩累了,还能品尝各种消夏美食,听一场国风音乐会,看一场露天电影,感受夏夜的诗意与烟火气。
(原标题:天气热心里更是热乎乎 京城粽味飘香甜蜜暖人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高倩 褚英硕 马婧 实习记者何蕊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