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父亲战场杀敌,儿子驻守边疆!15年,两代人不一般的军旅人生

2023-08-01 21:11:16 来源 : 宁波都市传媒网

戎装照、老军装、军功徽章……走进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长丰社区陈卫忠的家,充斥着浓浓的军旅味。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会穿上当年的军装,翻一翻旧相册。

妻子帮他系上腰带,戴上徽章,挂上水壶。看着镜子中“全副武装”的自己,陈卫忠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年轻时,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儿子驻守边疆12年。在旧相册里,百余张照片讲述了两代人15年的军旅岁月。


(相关资料图)

视频制作:记者 薛曹盛

父亲18岁当兵,第二年就上战场了

陈卫忠今年64岁,1978年,他满腔热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线作战部队中的一员。那一年,他年仅十八。

作战部队的训练相当严苛,除了吃饭,陈卫忠一天的时间大多在训练中度过。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侦察兵,他每天趴在泥堆或草丛训练,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训练结束,整个人已经麻木得动弹不得。

训练一个月后,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陈卫忠随部队来到一线。一次深夜执勤时,陈卫忠作为暗哨正在站岗,突然发现前方甘蔗地有人影晃动,原来是一名越南间谍试图潜入我方阵营投毒。对方身上有枪,但陈卫忠赤手空拳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将其制服,敌人的投毒计划失败。那次英勇行动,陈卫忠荣获越战三等战功奖章。

1979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以胜利告终,陈卫忠和战友们一起回到河南,接受中央慰问团的慰问。那次慰问,战友们收到了毛巾、衣服和杯子等纪念品,被陈卫忠一直珍藏至今,成为压箱底的宝贝。

陈卫忠在部队的第一张照片,是在1979年6月拍的,那时他刚刚从战火纷飞中死里逃生。照片里的陈卫忠站姿挺拔,胸前佩戴着三等战功勋章。当时一起拍照的还有战友李凤国,两人在战场上并肩作战,都负了伤。

“在侦查地形时,一颗子弹打中了我的肩膀。刚中弹时我都没感觉,完成任务后才发现鲜血已经把军服都染红了。”陈卫忠撩起袖子,手臂上的伤疤还清晰可见。“老李的伤比我重,子弹直接穿过他的脚掌,差点截肢了。当年,我们宁波出发的12名战友,回来的只有4名。”回想那段峥嵘岁月,陈卫忠情不自禁红了眼眶。

父亲陈卫忠的军旅照

一天经历四季,儿子12年驻守边疆

退伍后,陈卫忠进入宁波某化工厂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些年,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这种言传身教,让儿子陈波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

2004年,陈波参军入伍,进入西藏某部队,成为一名空军雷达兵。那一年,儿子也刚好18岁。那年9月,父子俩在钟公庙街道门口拍了一张合影,儿子胸前还佩戴着大红花,这成了相册里最珍贵的一张照片。

“那年他去当兵,我们一起去火车站送行,三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陈卫忠说,当兵前两年,陈波都是在部队度过的,逢年过节就打个电话来。

“他当兵12年,加起来回家的次数不到10次。”那些年,陈波定期会从部队寄来一些照片,看着儿子穿着军装一身正气,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驻守边疆的辛苦,自然不言而喻。高原反应、不同的饮食习惯以及极端多变的天气,让第一次进入藏区的陈波短短3个月就瘦了10多斤。

儿子陈波的军营照

“六月飞雪,一天经历四季,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早就习以为常了。”聊起驻守边疆的日子,陈波对藏区恶劣的气候印象深刻。那时他们的工作地大多在5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他需要承受头痛、头晕、腹胀等高原反应。在日常训练中,作为一名专业技术兵,他每天都要在工作岗位上进行10多个小时的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优秀士官、三等功等多项荣誉。

“儿子当兵12年,和我们聚少离多,但把他送去参军,我一点不后悔!”每次翻看儿子当兵时的照片,陈卫忠都看到了一种由内而外的蜕变。“好男儿就应该去军营历练,这是一辈子的财富。以后有孙辈,我也鼓励他去军营,把接力棒传下去。”

记者薛曹盛通讯员杜芳芳 张珂宁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