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17:11:13 来源 : 期货日报
(资料图)
进入2023年以来,纯碱企业再度进入去库状态。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已连续两周下降,周度降幅分别为10.25%和8.62%,当前企业库存总量27.04万吨,较12月底下降18%,较2022年同期下降85.15%。轻碱库存13.96万吨,较12月底下降11.37%,较2022年同期下降82.16%;重碱库存13.08万吨,较12月底下降24.04%,较2022年同期下降87.4%,重碱库存去化幅度最为明显。张凌璐告诉记者,纯碱社会环节库存2022年下半年就处于去库通道,目前库存绝对值不足5万吨。下游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整个2022年也处于持续下降通道,截至去年12月,国内样本浮法玻璃企业原料纯碱库存天数仅为20.1天,较2022年1月份的36.5天下降16.4天,降幅44.93%。张凌璐认为,下游浮法玻璃原料库存天数的下降,一方面由于市场对于远兴一期投产预期加强、对后期价格下行抱有预期,故当前主动减少原料库存,以待后期低价采购天然碱货源;另一方面,纯碱货源偏紧现象长期存在,部分浮法玻璃原料补库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纯碱库存长期低位,主要由于供需两端增速不匹配、市场货源长期偏紧所致。” 张凌璐说,2022年全年纯碱产量2944万吨,同比增幅仅为1.79%,而2022年全年纯碱表观消费量(12月为预计数据)或达到2896万吨,虽然略低于全年产量,但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却达到了3.96%,这是导致库存长期低位的主要驱动。1月份以来,浮法玻璃行业目前未出现冷修产线,而光伏玻璃行业已经点火两条产线,日熔量净增2100吨/天。张凌璐表示,重碱刚需仍在持续增加,这也导致重碱下游行业对纯碱的持续消耗量不断提升。另外,今年春节时间较早,1月以来中下游节前积极备货也导致了产业链库存从生产端往中下游转移,加剧了今年以来纯碱库存连续下降的情况。中粮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监马阳光告诉记者,纯碱的低库存状态其实在2022年二季度的时候已经开始显现,并且在2022年9月份往后低库存的状态愈发明显,并一直维持到现在。单从库存的角度来分析,纯碱行业库存低于50万吨已经算是一种紧平衡的状态。“2022年纯碱低库存的原因在于连云港碱业停产之后,国内纯碱供应端量的缩减,另外也有光伏产业的投产以及浮法玻璃并未如预期的大范围冷修。浮法玻璃对纯碱是硬性消费,在当前全行业亏损的前提下,浮法玻璃产业的持续生产肯定需要纯碱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也是纯碱一直维持低库存状态的主因。”马阳光说,目前的纯碱产业,归根究底还是供应与需求的问题,供应是固定的,需求没减少反而略有增加,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目前低库存的格局。2022年12月底,卓创资讯统计的全行业库存在172万吨,其中纯碱厂家企业库存在32万吨,进入1月份之后,纯碱厂家库存进一步下降,截至1月12日纯碱企业库存在25.4万吨。“虽然2022年浮法玻璃及部分轻碱下游产品对纯碱需求有所减少,但全年纯碱行业总库存下降193万吨,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及出口需求的增长,2022年光伏玻璃对纯碱用量增长120万吨,预计2022年纯碱出口增加138万吨。”陈秋莎说。低库存还要持续多久?张凌璐表示,短期看,春节前1—2周至春节后1—2周属于纯碱企业季节性累库周期,但2022年春节前累库仅仅持续一周左右,且四季度也出现了反季节性去库的情况。另外,结合当前纯碱现货市场情况来看,供给端调节韧性非常有限,但需求端仍维持强势格局,货源偏紧现象依旧存在。尽管春节前有累库预期,但幅度将会非常有限,同时还要警惕反季节性降库出现的可能。长期来看,今年年中纯碱将出现市场分水岭,而关键因素则在于远兴一期产能投产是否如期落地。虽然该项目由原来的340万吨提升至500万吨,但市场也不乏出现分批投放、提前投放等各种传言,目前最新消息达产时间临界点将在今年5—7月份概率较大。因此,在远兴大量新增产能投放以前,纯碱仍将保持供需偏紧格局,企业库存也难以大幅度累积。倘若远兴产能分批、如期落地,届时需看供给端实际落地产能幅度,需求端需看光伏玻璃以及其他板块(如轻碱消费复苏)增量,二者博弈之下,阶段性增长较快的一方将主导企业库存的升降趋势。从全年来看,远兴一期项目投产之后,纯碱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至2023年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行业总产能也有望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在供给端的产能压力之下,重碱下游日熔量全年增量超过9.5万吨才有可能抵消600万吨的产能压力,而这样的增幅靠当前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产线变化预期是难以实现的。换言之,虽然光伏玻璃产能增量可期,但或被浮法玻璃产线冷修损失量所抵消,两大行业全年日熔量净增很难达到9.5万吨及以上,故全年纯碱供需格局转向宽松状态是大概率事件,企业库存也可能在下半年之后,逐步改变长期低位运行的状态。在马阳光看来,后期影响纯碱低库存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供应端的增量,典型的就是2023年远兴能源内蒙古阿拉善的天然碱项目,企业如能按照计划投产,纯碱的低库存会在2023年6月份之后有着显著的缓解;二是国内浮法玻璃的开工情况,国内疫情放开之后,各产业经济都略有复苏的迹象,浮法玻璃产业也在关注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种向好预期的存在,才使目前浮法产业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冷修,不过一旦春节过后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部分玻璃企业倒在行业转暖的“黎明”之前,一旦需求端出现缩量,也同样能改变纯碱的低库存格局。2023年纯碱或先扬后抑?展望后市,张凌璐表示,2023年年中纯碱行业或将迎来供需格局由强转弱的分水岭,关键因素在于供给端远兴一期产能是否能够按时投产。由于该项目产能大、成本低,新产能落地之后可凭借其成本优势占据定价主导权,带动纯碱价格下行。另外,项目投产之后,供给端将面临巨大的产能压力,再叠加2022年延迟投产的100万吨产能,2023年全年纯碱行业潜在新增产能或达到600万吨,而纯碱行业产能也可能超过3800万吨,年内增幅或将高达18.5%。“2023年需求端不确定因素较多。”张凌璐说,浮法市场虽然1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当前市场仍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和成本压力,且窑龄期限较长的产线偏多,给产线冷修埋下较大风险因子。目前10年产线日熔量共计1.5万吨左右,而8年产线日熔量共计2.8万吨左右。假如8年以上产线全部冷修,则玻璃产线将再度损失4.3万吨日熔量,折合年度纯碱损失量高达227万吨。但是,市场对于今年国内经济和地产复苏、玻璃需求提升抱有强劲预期,故玻璃行业有望走出低谷,产线放水冷修意愿也有可能大幅降低。光伏玻璃今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按目前计划投产量来看,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计划大约7.2万吨日熔量新增,但实际落实或位于31150—47150吨区间内,对纯碱年度需求增量在165万吨至249万吨之间。倘若光伏玻璃产线投产落地较为积极,则今年增量依旧有可能覆盖当前所有浮法玻璃老窑炉冷修所带来的缺失量。2023年重碱下游两大板块的增减仍存在较强博弈,故真正影响纯碱今年供需格局的依旧是供给端的产能投放情况。需求端其他增量也不容忽视,张凌璐表示,一方面在于轻碱下游部分行业后疫情时代下的复苏,另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板块如碳酸锂、新能源车等行业扩张带来的新的需求增长点。“整体来看,2023年纯碱供需格局将呈现上半年偏紧、下半年宽松的状态,宽松程度取决于新投产能的落实情况和需求增长情况。”张凌璐表示,在此背景下,纯碱价格呈现上半年强势,下半年偏弱格局的可能性非常大。马阳光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现状,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并不排除市场波动的可能性,重点关注阿拉善天然碱的投产预期,市场价格预计维持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分乐观,但也不悲观,维持中性。2023年下半年一旦天然碱投产,国内外纯碱市场必将发生巨大变化,降价恐将成为主流。陈秋莎表示,2023年纯碱新增产能项目集中,预计2023年纯碱产量同比增长10%,国内消费量增长3.7%,进口量维持在低位,出口量适度回落。供应增量明显高于需求增量,纯碱供应将逐步由偏紧走向宽松,但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集中在下半年,预计上半年纯碱供应维持偏紧的局面,下半年,随着纯碱新增产能的释放,纯碱供应将逐步宽松。“在这样的供需格局之下,纯碱价格或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态势。”玻璃生产企业高库存玻璃现在呈“强预期,弱现实”格局。徽商期货研究所工业品部研究员张玺表示,强预期是市场对于2023年包括地产端的各项政策的预期看好,属于信心层面的提振。玻璃的弱现实可以用“三低一高”来总结,指的是玻璃的开工率低、需求低以及利润低、库存高。“玻璃的开工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不断下降。”张玺认为,开工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2022年地产寒冬,整体的需求低导致的,从需求端引起的整个产业负反馈,进一步也导致了玻璃企业的利润进入负值区间。浮法玻璃产线维持亏损的状态,玻璃生产企业中煤炭制的生产利润在-215元/吨,石油焦制的生产利润在-24元/吨,天然气制的生产利润在-238元/吨,不管哪种工艺都是亏损状态。这又进一步导致扛不住亏损的生产企业降低开工率,这就进入了一个负反馈的循环。而一高体现的高库存,也是由于需求端导致的。张玺表示,地产端需求差,但是玻璃厂家又因为冷修停产的费用很高,所以企业不会轻易冷修,导致库存端不断的挤压,截至到现在玻璃企业的库存仍然处于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出了63.37%。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市场对于后期需求复苏的预期,刺激了一波最近冬储的需求,导致最近4周,库存有所下降。不过整体来看,现在的高库存可能还是会抑制反弹的高度。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以来,玻璃需求旺季库存去化期待接连落空,生产企业库存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持续承压。”方正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魏朝明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重点省份玻璃企业库存5434万重箱,同比增幅77.5%。“在高库存、低需求的压力下,近两个季度玻璃原片生产企业陷入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魏朝明认为,近期随着经济活力增强,玻璃市场逐步摆脱低迷情绪,价格低位企稳与物流恢复叠加,华北、华中等地需求短期偏强。“总体来看,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高于以往年份的状况仍在延续,春节前下游贸易商及深加工企业补库力度有限。”
“后期就看强预期能否实际兑现,给到地产行业实际的利好。对于玻璃而言,可以关注5—9反套。”张玺。